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首個小白額雁紀錄 新聞稿

HKBWS WY 14/11/2006 10:26

香港首個小白額雁紀錄 新聞稿

[size=18][align=center]香港觀鳥會
新聞稿                     
13/11/2006

香港首個小白額雁紀錄[/align][/size]


[size=14]再有貴客首次訪問香港,兩只屬「全球易危」的小白額雁(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在11月6日於落馬洲九廣鐵路管理的漁塘上出現,令香港鳥類名錄再增加一種重要鳥種。回顧香港的雁鳥紀錄,過去只有幾次「灰雁」及一次「白額雁」(Greater White-fronted Goose)的確實紀錄,這次發現再次證明香港在保護候鳥方面的重要地位。

香港並非牠們的越冬地,由於這兩只小白額雁皆屬幼鳥,估計是遷徙時與家人失散而遊蕩到香港,可能與較早前南下的寒流有關,由於是迷鳥,專家估計牠們會隨時離開。

小白額雁是體形較小的雁類,體長約56至60厘米,雄雌兩性在體形體色上無明顯區別,眼周金黃色,是小白額雁獨有的特徵。

香港觀鳥會會長張浩輝指出,過去小白額雁的數目數以十萬計,但近年由於種種原因,數目銳減20%-40%,現時全球只剩下2萬8千到3萬3千只,但其中卻有1萬6千只在長江的洞庭湖渡過冬天,成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小白額雁渡冬地。小白額雁跨越的地方極度廣闊,牠們在歐洲、西伯利亞等地的極北地區繁殖,於歐洲南部、中亞及長江流域一帶越冬,有些可遠達非洲北部及華南地區,廣東省也曾經有一次紀錄,香港卻是首次紀錄。

香港觀鳥會水鳥普查項目統籌員余日東非常關注小白額雁的情況,他在2003年的冬天更親身到洞庭湖參與小白額雁的普查。他續稱,小白額雁目前在世界上都遇到相類似的威脅,特別是人類的狩獵,令牠們的數量大大減少,包括牠們的繁殖地及渡冬地也如是;即使是全球最大渡冬地的洞庭湖也常常傳出偷獵的消息,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國仍未把牠列為國家一、二級的保護鳥類。雖然東洞庭湖是中國30片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之一,但三峽水壩的建成令洞庭湖的水位下降,候鳥使用的濕地不斷減少,加上當地人不斷圍湖造田,令候鳥的棲息地銳降。而在西半球的種群亦面對棲息地的不斷喪失,例如裏海地區的水位上升及不斷圍湖墾殖,令候鳥無法生存。

余日東補充說,小白額雁是來自西伯利亞苔原地帶的遠客,從西歐到東亞的廣闊土地都曾是它的棲息停泊之地,小白額雁的全球分佈可分為西半球及東半球遷飛路線,西半球的種群從西伯利亞起飛,經哈薩克斯坦西北部到達裏海及黑海地區渡冬,數目約8千至1萬3千只,但具體地點仍不大清楚;東半球的種群則主要在洞庭湖渡冬。

小白額雁在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仍是很常見的鳥類。然而,人為的狩獵令小白額雁的數目劇減,原因是西半球種群所經過的路線的地區多位處前東歐國家,這地區的鳥類保護意識及措施均不足,雀鳥狩獵的情況仍然非常嚴重,令其在秋冬時期的傷亡率非常高,特別是幼鳥;而在東半球的中國大陸也有相類似的情況,雖然近年已有一些法例特別保護小白額雁,但由於一般人難以把白額雁及小白額雁區分,小白額雁仍然遭受被「誤獵」的情況。[/size]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首個小白額雁紀錄 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