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是彩色:燕子回來了!(蘋果日報 01-03-2014)
燕子站在欄杆上,唱起歌來,原來是在追女仔!農曆新年過後,燕子種類中的家燕紛紛從東南亞飛來香港,這個夏天最重要就是生孩子,然後趕着秋天來到前,一家大小再南下。
雄燕唱啊唱,雌燕停下聽一聽,卻又飛走了:「你才不能做我孩的爸爸呢∼」另一隻雄燕連忙趕過來,幾隻家燕就在眼前這新界村屋飛來飛去,左穿右插好不熱鬧。
有些家燕在途中已經一雙一對,到達香港馬上建築愛巢:理想的家要能遮風擋雨,猛禽如鷹無法低飛進來,最好有燈,燈光會吸引飛蟲,簡直把食物送上門。濕泥、乾 草、樹枝,家燕一口一口地黏起來,大約需要往返一千次,才能把家蓋起來,一般需要一整個月,最快的也要一個星期。快快築巢,快快生孩子,快快餵飽,還有機 會再生多一窩呢——突然,整個燕巢被搗爛!
「禽流感,雀仔好危險!」人們說。
年初香港再出現禽流感,臨到新年都要殺雞,但直到過節親友來訪,才發現大家是那樣地害怕。說起我家的貓會捉小鳥吃,「貓會生病嗎?」連續兩天都有人問,觀鳥的朋友更被問:「你們看雀的,身體會否不好?」
看看政府海報,很難怪大家一看到雀鳥便想到病菌。海報上一隻白頭鵯被紅圈劃起來,再加一劃,但白頭鵯從來沒發現有感染禽流感H5N1。一隻眼睜睜的珠頸斑鳩 倒着放,再加上天使光環扮死鳥,可是珠頸斑鳩也沒有發現過帶菌。圖中只有白腰文鳥曾經驗出帶有菌,香港觀鳥會副主席吳敏當時估計那很可能不是真正的野鳥, 而是專門殖養來放生的,因為發現這鳥的時候同時還找到另外四隻,這是放生時常見的現象。
活禽市場是源頭
「散播禽流感的主要原因有二,」吳敏寫道:「最重要的是由高密度養殖場大批飼養的家禽,這些鳥在惡劣的環境下生長……第二個主要原因是給人擠進籠中的野 鳥。」鳥兒與人類一起相安無事生活了幾百萬年,是人類開始密集式養殖,才感染到鳥兒身上的病毒。香港大學和浙江大學去年四月亦在國際醫學權威期刊《刺針》 發表報告,指出人類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源頭,主要是活禽市場。港大過去十年在米埔濕地保護區檢測超過四萬五千個野鳥(包括候鳥)的樣本,當中也沒有 一個帶有禽流感。
「『禽流感』的『禽』是『家禽』的『禽』,不是廣義『禽鳥』的『禽』!」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不止一次公開呼籲。
搗爛鳥巢屬違法
禽流感需要關注,觀鳥學會也不建議大家餵鳥,以免影響鳥兒原本的生態,活的死的都不應觸摸,而懼怕到把鳥巢搗爛,不單過了份,更是犯法,可以被判監一年及罰款十萬元。
眼 前的新界村屋,到處都可發現簷底被搗爛的燕巢,有些甚至掛上光碟阻止鳥兒飛近。香港觀鳥會燕子研究組召集人王學思,觀察家燕接近十年,每年並組織長者義工 隊「紅耳鵯俱樂部」點算全港的燕巢。她很擔心燕子數目不斷減少:新建築物垂直的設計、光滑的磁磚等,都令燕子沒法再築巢,有蒼蠅飛蚊的露天濕街市,也隨着舊區消失。去年全港大約有七百多個家燕巢,一千個小白腰雨燕的巢,然而以前可能只是元朗一個區,已經超過一千個燕巢。
「人們不想有鳥,怕有病、怕 有雀屎;不想聽見青蛙叫、不要看見木棉花飄絮,可是卻硬要住進綠色的地區,怎可能要求窗外一片綠油油,卻抽走當中一起居住的生物?」王學思反問。她領着去 元朗又新街,那舊樓簷篷本來有一個大型燕巢群,估計超過二十年歷史,住了三十多隻小白腰雨燕。二○○九年大廈裝修,還特意留下這一角不油,可是去年十一月 有藥房新開張,裝修期間所有燕巢都被清走了!小白腰雨燕是留在香港過冬的燕子品種,巢被破壞了也不肯離開,勉強吊在簷篷底悲鳴。
去年冬天那樣冷,幾次寒流下來,這些露宿的雨燕由十多隻,減少到八隻,星期一剛去看,還有兩對雨燕守着爛掉的巢。
相片提供:香港觀鳥會燕子研究組
筆者Profile:陳曉蕾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原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40301/1864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