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Print

[China] 中華鳳頭燕鷗種群恢復項目2015新聞發佈

中華鳳頭燕鷗種群恢復項目2015新聞發佈

香港觀鳥會、國際鳥盟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聯合新聞稿

中港保育團體聯手保護世界上最稀有的雀鳥:中華鳳頭燕鷗數量破紀錄
港專家荒島守護繁殖地並開展燕鷗遷徙研究



(2015年8月13日 - 香港)香港觀鳥會聯同國際鳥盟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宣布,於浙江韭山列島順利完成第一個旨在為極度瀕危的中華鳳頭燕鷗作保育的足旗環誌項目。這是中華鳳頭燕鷗種群恢復計劃的第三年, 保育成果比起前兩年的繁殖季節更為顯著: 至少招引了52隻中華鳳頭燕鷗來到浙江韭山列島中的一個孤島—鐵墩島上,並有最少25對在此繁殖。此外,2015年也是首次在所有三個已知的繁殖地(浙江韭山列島和五峙山列島,以及福建省閩江口外的馬祖)同時有成功繁殖的記錄,而在2014年僅在韭山列島繁殖。

中華鳳頭燕鷗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曾經有60年的時間被認為已經絕種。這隻「神話之鳥」於2000年在福建沿海的馬祖列島被重新發現,隨後於2004年再在浙江象山縣發現一個新的種群。牠仍然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海鳥之一,全球種群數量估計只有少於100隻(2014年的全球數量估計不到50隻),所知的繁殖地亦只有三處。

2015年是連續第二年有研究員於整個繁殖季節在鐵墩島上進行監測。來自香港的國際鳥盟亞洲部主任研究員陳承彥先生由5月初至8月上旬一直留在島上監測燕鷗種群和記錄牠們的繁殖行為,包括颱風燦鴻在七月來襲期間亦恪守本份。當時島上的植物被充當了燕鷗繁殖群的避難場所,因此在颱風期間有95%的燕鷗幼鳥成功活下來。以上種種原因讓中華鳳頭燕鷗幼鳥出巢的數量越來越多:從2013年只有一隻幼鳥,到2014年和2015年分別有不少於13和16隻燕鷗幼鳥成功存活。今年8月4日,來自中國和美國約20位專家為31隻鳳頭燕鷗繫上有獨立編號的足旗。這樣,若牠們在越冬地出現時,便能夠讓人識別個體。

陳承彥先生補充說:「這個種群恢復計劃的目的不僅是保護中華鳳頭燕鷗,也為恢復中國沿海日漸消失的海鳥種群。與此同時,我們亦希望鼓勵更多國際間的合作,推動亞洲區內燕鷗和其他海鳥的保育工作。感謝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資助,讓我們得以在2015年與印尼Burung Indonesia(印尼鳥類保育協會)合作,向燕鷗潛在越冬地的群眾推廣中華鳳頭燕鷗的保育工作, 並提高他們的意識。我們正考慮在未來幾年在中華鳳頭燕鷗和大鳳頭燕鷗身上安裝衛星追蹤器, 好讓我們更了解牠們的遷徙路線。」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蔣素珊女士表示:「保育基金早於2008年,已撥款支持中華鳳頭燕鷗的保育工作。我們很高興知道,經過幾年的努力,這種極危物種有較高的希望能夠恢復過來。在2015/16年度,我們將提供三年的支持予國際鳥盟,好讓工作人員能繼續監測韭山列島的繁殖地,並開展對中華鳳頭燕鷗的遷徙研究和印尼東部潛在越冬地的調查。我們還贊助了三位大學生, 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參與陳承彥先生的野外工作達兩週,能見證中國海鳥保育邁向新的里程是一個畢生難忘的體驗,我們希望藉此引發年輕科學家參與這項重要的工作。」

這項目的成功是得到象山縣海洋與漁業局、浙江自然博物館、國家林業局珍稀與瀕危物種野外救護與繁育項目、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日本地球環境基金、太平洋海鳥組及國際鳥盟防止滅絕計劃資助者Mark Constantine的慷慨資助。象山縣海洋與漁業局、浙江自然博物館提供後勤支援,令項目得以順利進行。至於招引所需的燕鷗模型及鳥聲播放系統則由美國漁業及野生動物管理局(野生動物無國界)項目提供,我們謹此致意。



香港觀鳥會_中港保育團體聯手保護世界上最稀有的雀鳥_新聞稿.pdf (669.46 KB)
HKBWS_conservation of Chinese Crested Tern results 2015_press release.pdf (492.95 KB)
香港觀鳥會 HKBWS

TOP

今晚還有國際鳥盟陳承彥先生和參與了監測的勞浚暉同學來為我們講講座呢! 不要錯過啊!
香港觀鳥會 HKBWS

TOP

香港觀鳥會 HKBWS

TOP

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