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Print

[Oversea] Asian songbird migrants in trouble

Asian songbird migrants in trouble

Asian Songbird Migrants in Trouble

Press Release

16 Feb 2015


Migratory songbirds in East Asia are in trouble,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The study calls for national ac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deal with threats, as well as mor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to help understand and protect this unique migration system.


Full text
BCI-Migratory-songbird-Asia-release.pdf (175 KB)

TOP

亞洲遷徙鳴禽受脅


最新研究顯示,東亞地區的遷徙鳴禽正面對威脅。研究呼籲各國採取行動,加強國際間合作應付威脅,並且加強監察和研究,以了解及保護這個獨特的遷徙系統。


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簡稱「遷飛區」)是指從阿拉斯加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向南經東亞、東南亞延伸,直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候鳥遷徙途經範圍。「遷飛區」支援了全球最多品種的候鳥,當中包括170種長途及超過80種短途遷徙的鳴禽。可是,它同時亦是9個世界主要遷飛區中最缺乏研究的一個。其中最嚴重缺乏的是眾多依賴「遷飛區」內生境生存的遷徙鳴禽的種群數目及生態資料。


由澳洲國立大學和中山大學的科學家領導,並在國際鳥盟的期刊《Bird 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中刊出一篇名為《Migratorysongbirds in the 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a review from a conservationperspective》的文章,提出當中已知及重點需要更多研究的空白之處。


遷飛區級別的保育


研究揭示了由於各國的威脅共同作用下造成許多「遷飛區」內的遷徙鳴禽有減少趨勢。文獻確切證明國內行動及國際間合作必須同時執行,才能達至有效的保育工作。


國際鳥盟亞洲遷飛區政策幹事Becky Rush說:「遷飛區的概念可推動國際間的保育行動合作。更多政府意識到保育工作只在其本土進行並不足夠,他們需要鼓勵遷飛區內其他地方一起進行。」


據文獻的主要作者楊鼎立先生指出,雖然許多亞洲地區的鳴禽已經失去相當大面積的越冬棲息地,而且數量亦在下降中,但牠們得到的保育關注仍是遠比水鳥為少。楊鼎立認為:「由於這些鳴禽負責將亞洲的寒帶、溫帶和熱帶生物群落的生態系統連接起來,所以在生態學上牠們是非常重要。」


小小鳥、大威脅


遷徙對很多鳥類來說都是一項艱辛的事,尤其是對重量僅幾克的小型鳥類來說,由於牠們需要頻密加油,所以在牠們的遷徙路線上任何威脅,均會對牠們的種群產生累積影響。現有證據顯示棲息地消失和非法捕獵均是東亞遷飛區面對最嚴重的威脅,其他如外來入侵物種、氣候變化和與人為建築物發生碰撞亦造成一定威脅。


某些鳥種如易危的飯島柳鶯及史氏蝗鶯,牠們受脅的原因不單由於其繁殖範圍狹小,而且科學家對其整個越冬範圍仍未完全了解,因而阻礙建立有效的保育工作。瀕危的黃胸鵐由於每年也在東南亞及華南地區被捕捉作野味用途,令原本數量眾多亦急劇減少。


面對威脅


研究強調要遏止這些鳥種數量急跌的情況,必須採取以下行動,包括:保護重點棲息地、加強保護重點繁殖地、遷徙中途補給站和越冬地,並且加強國內執法。此外,國際間和國內的條約和法例保護需擴展至遷徙鳴禽。


研究指出需優先將監察擴大和訂立標準,並增加研究以更加詳細了解種群數量及受脅情況。此外,更需制定已知情況最差的亞洲遷徙鳴禽鳥種,包括:易危的棕頭歌鴝及黑喉歌鴝。


Rush 說:「需要更多的監察,特別是整個亞洲區的協調監察。亞洲的觀鳥者數目迅速增長,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所提供的資料數據有助於我們理解鳴禽的分佈和狀況。」一個令人鼓舞的進展是國際鳥盟(亞洲)正協助開展一個在中國、韓國和日本,以促進國際合作監察和保育遷徙鳴禽的新項目。


由公眾和專家執行的監察方案所收集到的資料肯定有助提高我們的認知,但現時更需要就遷徙鳴禽已知的威脅,立即制定相關的保育措施。

(特此鳴謝王學思小姐翻譯此文)

TOP

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