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灣一分鐘】
1. 甚麼是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
2. 「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從何而來?
3. 為什麼雀鳥喜愛活躍魚塘?
4. 為什麼雀鳥成為魚塘生態功能的重要指標?
5. 米埔和魚塘大不同?
6. 荒廢魚塘荒而不廢?這裡會發生甚麼事?
7. 魚塘荒廢之迷
8. 后海灣的繁殖鷺鳥
9. 誰在善用塘壆?誰在利用塘壆?
后海灣濕地及泥灘是各種水鳥及冬候鳥的重要覓食地及棲息地。七八十年代期間,米埔沼澤區逐漸獲得香港法例的保護,並邀請世界自然基金會積極管理該區的生境。但直至1997年「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完成後,政府才正式確認魚塘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事實上,魚塘與米埔沼澤區在生態上具有緊密的關連,是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應同時保育后海灣相連的濕地及魚塘,包括豐樂圍、南生圍、甩洲、新田、馬草壟等地區,以維持其生態完整性。
隨著后海灣一帶的發展壓力增加,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為后海灣制訂規劃指引(規劃指引編號12),並成立「濕地保育區」(Wetland Conservation Area)及「濕地緩衝區」(Wetland Buffer Area),以規管在后海灣地區的土地使用和開發。濕地保育區旨在保護由大小不一但相連的魚塘所組成的核心區域,而濕地緩衝區則是以保護濕地保育區為目標的緩衝區。
在濕地保育區內,除非是保育該區的生態環境,或具有絕對壓倒性的公眾利益而必須進行的基礎設施項目外,不容許任何新發展。濕地緩衝區則在不損害濕地保育區魚塘生態價值的前提下,或許容許一些住宅或康樂發展,以移除現有的開放式存儲用途和恢復一些被破壞的魚塘。
本會認為任何發展項目都必須嚴格遵守濕地保育區/濕地緩衝區的規劃管制,以保護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完整性。
二、「濕地保育區」(WCA) 和「濕地緩衝區」(WBA) 從何而來?
六十年代起,地產發展開始擴散至新界以至后海灣一帶的濕地,包括其後出現鄰近米埔的錦綉花園私人住宅項目和天水圍新市鎮。1983年的「生發案」中,高級法院裁定只要發展不包括任何建築物,地段擁有人可以把土地用作農業以外的用途,於是進一步鼓勵更多魚塘被填平作各類棕地作業,嚴重威脅后海灣的濕地生態。
隨著港英政府估計鄉郊土地將受到無法預期的破壞,環境保護署於1988年委託顧問公司,研究后海灣地區的自然資源和潛在的環境問題,制訂行動計劃以管理后海灣,並評估不同發展項目以致整體的發展模式帶來的累積影響。報告確認了后海灣濕地的重要性並提出多項保育建議,例如訂立綜合環境管理計劃,並為后海灣設立緩衝區。
1991年,《城市規劃條例》正式加入鄉郊地區的發展管制。規劃署於1992年制訂指引,以管制在后海灣經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的發展規劃,並成立后海灣緩衝區一(BZ1)和二(BZ2)。
米埔內后海灣一帶於1995年正式被納入為「拉姆薩爾濕地」,規劃署於同年委託顧問公司進行「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確認魚塘的生態價值。報告建議將連綿一片的魚塘劃為濕地保育區作保育,並將保育區以外的五百米範圍劃為濕地緩衝區。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於1999年正式取代BZ1和BZ2,其範圍在2014年隨邊境禁區開放而延伸至蠔殼圍及馬草壟一帶。
2004年,「內后海灣及深圳河集水區」亦被國際鳥盟認可為「重點鳥區」,範圍由白泥及流浮山伸展至塱原等地,包括大部份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
三、為什麼雀鳥喜愛活躍魚塘?
魚塘的生態價值其實與魚塘的運作息息相關。漁民在收獲塘魚(俗稱「刮魚」)前會先把塘水泵到鄰近的魚塘,這些淺水魚塘吸引候鳥前來捕捉一些經濟價值較低的雜魚和無脊椎動物。我們在這些淺水的魚塘濕地共錄得83種水鳥及依賴濕地的雀鳥,當中更有11種為全球瀕危鳥種,如極度瀕危的勺嘴鷸和瀕危的黑臉琵鷺。降水後的魚塘所錄得的水鳥物種比降水前高出達19倍。
自2012年起,香港觀鳥會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在新界西北的魚塘展開自然保育管理協議計劃,以確保魚塘每年都會降低水位,並維持該水位至少一個星期。這正正就是「明智使用濕地」的最佳例子,透過與本地漁民合作保育濕地,同時有利經濟和社會方面得以永續。每年參與計劃的養魚戶管理后海灣一帶超過600公頃的魚塘。
但由於魚塘降水主要由市場主導,每一次降水的魚塘只佔后海灣整片魚塘的一少部份,所以供給雀鳥的食物會隨時間和空間而有所改變。我們應保護及維持大量的魚塘運作,以確保每一刻都有魚塘進行降水,為雀鳥提供穩定的食物供應。
四、為什麼雀鳥成為魚塘生態功能的重要指標?
由規劃署委託顧問進行的「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1997),雀鳥被指定為魚塘生態功能的重要指標,原因包括:
- 雀鳥位於食物鏈高層,涵蓋的地域相對其他物種較廣闊,能夠反映環境的健康狀況
- 雀鳥全年可見,並可直接觀察
- 鳥類分類學較成熟,而且能在一個不造成干擾的距離下辨認鳥種
- 無論在本地、區域或國際層面,雀鳥相對於其他物種有較全面的資料及紀錄
- 雀鳥是后海灣地區重點保育的物種
此外,現時已經累積大量在后海灣地區的雀鳥紀錄供研究及分析。本會自1979年開始在后海灣地區進行水鳥監察。自1997年起,漁農自然護理署一直委託本會在后海灣進行水鳥監察,並將調查增加至一個月一次。長期的鳥類觀察能讓我們了解及估計后海灣雀鳥的數量及趨勢。
五、米埔和魚塘大不同?
翻開1997年的魚塘研究報告,發現曾經有人將米埔自然護理區和三個魚塘區(包括馬草壟、練板村及甩洲/南生圍)所錄得的雀鳥物種作比較。前者每年錄得223種雀鳥而後者則錄得168種。米埔自然護理區明顯有較多涉禽、海鷗和燕鷗的紀錄,也許因為它較接近泥灘,並有合適的棲息生境。話雖如此,兩個地方在其他鳥種的紀錄上其實相差無幾。而且,大部份在后海灣錄到的瀕危雀鳥如黑臉琵鷺,在魚塘區也有紀錄。再比較后海灣、米埔自然護理區和魚塘區的水鳥數量,不難發現三個地方不同水鳥種類的最高數目都錄得類近的趨勢。由此可見,米埔自然護理區和魚塘區無論在雀鳥種類或水鳥數量的趨勢都十分相似,所以我們應將米埔自然護理區和后海灣一帶的魚塘視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我們在2018年為幾種水鳥開展了衛星追蹤研究。研究發現其中一隻小白鷺一年間的活動範圍足足覆蓋了整個內后海灣,包括泥灘、米埔自然護理區和魚塘區。牠甚至在夏天留在后海灣其中一個鷺鳥林繁殖。這次發現恰恰確定了雀鳥不會看到我們為米埔自然護理區劃上的界線;反而牠們只懂得在后海灣一帶尋找最合適的生境。
米埔自然護理區和后海灣魚塘大不同?非也。它們更應被看待為同一個生態系統。
六、荒廢魚塘荒而不廢?這裡會發生甚麼事?
荒廢魚塘泛指沒有人管理的魚塘。這些魚塘不會再有降水的操作,反而會被雨水注滿;一些塘壆缺乏管理及維修,魚塘水位可能會受潮汐漲退影響。塘壆及塘內的植被亦因為乏人管理而叢生。有人認為荒廢的魚塘生態價值較低,但事實上,荒廢魚塘的生境也有很多種,其差異很多時候取決於荒廢時間的長短,以及魚塘周邊的生態環境。
政府1997年的魚塘研究報告早已提出,相對於運作中的魚塘,荒廢魚塘擁有較多蘆葦及露出水面的植物。南生圍魚塘雖然已荒廢了二十多年,但卻仍然孕育大量蘆葦,2011年更有顧問報告評核該區的蘆葦床面積乃是全港數一數二。蘆葦床為不少具保育價值的野生動物提供覓食及棲息地,包括受本地關注的黃葦鳽、受區域關注的中華攀雀,以及全球近危的歐亞水獺。因此,荒廢魚塘的生境特徵與運作中的魚塘不同,其生態功能亦不容忽視。
七、魚塘荒廢之迷
隨著房地產發展蔓延至新界,土地的預期價值遠超於魚塘養殖業帶來的經濟回報。后海灣一帶相繼因為土地持有人及地產商選擇土地投機而荒廢魚塘。南生圍在九十年代初開始停止魚塘養殖運作後,土地持有人及地產商屢次申請發展許可,而最近一次有關高密度住宅項目的發展申請,亦被城市規劃委員會拒絕。豐樂圍的魚塘曾經有漁民管理和運作,更曾參與本會的魚塘管理協議計劃,令魚塘運作可以和雀鳥保育並存。然而,城市規劃委員會在2013年向地產商批出發展許可後,地產商不予漁民繼續經營,而魚塘亦於2016年開始荒廢。
當大家都關注如何管理后海灣濕地時,卻不能只將討論範圍收窄至「地產發展項目如何支持濕地保育」的說法。當非法傾倒泥頭和棕地發展屢屢出現在地產商持有的土地上時,我們更應思考地產商有沒有責任妥善管理其土地和租戶,以確保土地不被破壞。此外,魚塘以外的濕地如蘆葦床,也可透過申請政府資助的自然保育管理協議計劃而得到妥善管理。既然魚塘養殖業是善用濕地的一種,亦是本港農業的一部分,政府應主動將位於政府土地的荒廢魚塘恢復運作,或為自然保育緣故積極管理濕地。而且魚塘的生態價值與魚塘運作息息相關,政府更應為本地魚塘養殖業提供更多經濟援助,以確保可持續保育后海灣的雀鳥及濕地。
八、后海灣的繁殖鷺鳥
鷺鳥一起聚集及築巢繁殖的地方通常稱為鷺鳥林,即鷺鳥的繁殖地。香港約有20個鷺鳥林,分別有五種鷺鳥定期聚集繁殖,包括小白鷺、大白鷺、牛背鷺、夜鷺和池鷺。牠們築巢地點分佈非常局限,都具保育價值,除了小白鷺和大白鷺的繁殖地屬「區域關注」之外,其餘三種都屬「本地關注」。而后海灣濕地正正是這些繁殖鷺鳥的重要覓食地之一。
在「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1997)中,尖鼻咀、米埔村及河上鄉鷺鳥林均被選中為研究對象,以了解繁殖鷺鳥的飛行路徑和其降落的地點。結果顯示鷺鳥們主要會飛往潮間帶的泥灘、運作中或降水中的魚塘,而傾向避開露天儲存場(統稱棕地)、住宅區和建築地盤。牠們大多在築巢地點兩公里範圍內活動,有些因應附近地勢亦會飛至遠達四公里的地方。為了保育這些繁殖鷺鳥,我們應妥善保護牠們的繁殖地、覓食地以及飛行路線。
根據2018年的調查,后海灣地區的三大鷺鳥林分別位於米埔村、東成里及米埔隴村[1]。這三個鷺鳥林的鳥巢數量合共佔全港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它們更位於「濕地緩衝區」(WBA)內或剛剛在WBA界線之外,使WBA成為繁殖鷺鳥的飛行走廊/路線,讓牠們能前往位於「濕地保護區」(WCA)內的覓食地和濕地。因此,WBA在后海灣的濕地生態系統中具其生態功能和角色,應得到妥善的保護,以免受到任何發展威脅。
九、誰在善用塘壆?誰在利用塘壆?
塘壆是魚塘養殖和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例如漁民會用生長在塘壆的草來餵飼塘中的鯇魚。此外,塘壆也會成為是一些水鳥的庇護所,以及為捕獵食昆蟲或啄進食種子為主的雀鳥如鶯、鵐和鷚等提供食物來源。「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1997)曾比較在四種不同塘壆生境裡所錄得的陸生無脊椎動物種類,。結果顯示灌木叢擁就有最豐富的物種數目,蘆葦床就錄得最高的個體密度,而草地就則有最高的生物質(Biomass)。光禿禿的塘壆縱使擁有最低的陸生無脊椎動物物種數目和生物質,但卻為鷺鳥如小白鷺、大白鷺及黑臉琵鷺等提供合適的晚棲地。因此,有植被及沒有植被的塘壆在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中均有其獨特的生態功能及角色。
然而,為了迎合城市規劃委員會規劃指引的「不會有濕地淨減少(損失?)」(no-net-loss in wetland)原則,發展商提出透過移除塘壆以增加水體面積,當作為補償因填土興建樓宇所帶來的濕地損失。漁農自然護理署曾就南生圍的房地產發展項目( 規劃申請編號A/YL-NSW/218 )指出發展商所謂的「不會有濕地淨減少」「只計算了發展前後『水體面積』上的差異,而沒有考慮到其大範圍的發展面積和所帶來的生態影響…若然計算現有濕地面積時沒有納入塘壆,將會低估濕地損失的面積。」豐樂圍濕地的房地產發展項目申請亦採用同樣的策略,最終卻獲得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興建樓宇,然而此事件亦促使有環保團體就此決定提出司法覆核。香港觀鳥會認為發展商就「不會有濕地淨減少」的計算方式有實在有誤導性,因此且不可能接受。
延伸閱讀:
【城市規劃委員會規劃指引 - 擬在后海灣地區內進行發展】
https://www.info.gov.hk/tpb/tc/forms/Guidelines/pg12c_c.pdf
【「共享土地先導計劃」改名換姓 助地產商開發「候鳥天堂」】
【反對犧牲「濕地緩衝區」以換取后海灣濕地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