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鳥普查的源起

米埔內后海灣對濕地雀鳥極為重要,更被列為拉姆薩爾濕地,每年約有10至15萬隻在春秋兩季過境遷徙鳥、冬候鳥和留鳥在此地棲息和覓食。

香港觀鳥會自1979年起進行冬季水鳥普查,我們是應當時的亞洲濕地局(即現時的濕地國際)號召,開始后海灣的隆冬水鳥調查,正因為這地區位於中港邊界,而又未成為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

1985年,當時香港觀鳥會聯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及在深圳的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辦公室(即現時的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一起在整個深圳灣的潮間帶泥灘進行同步調查。從1992年開始,我們把隆冬水鳥調查伸延至整個冬季(十月至三月)。直至1997年,香港觀鳥會得到特區政府的資助,把水鳥調查時間擴展至全年每個月進行,而深圳市觀鳥協會亦由2004年開始協助在深圳灣進行普查工作。

水鳥普查計劃為后海灣濕地提供了有用的水鳥數目數據,肯定了后海灣濕地及香港濕地保育的重要性。而米埔內后海灣於1995年宣佈成為國際重要濕地後,水鳥普查亦得以擴展和更有系統地推行。統一普查採用的技術可以確保普查數據的可靠性,更能反映水鳥確實於后海灣濕地的狀況。

直至今天,后海灣/深圳灣地區的水鳥數據已累積超過三十多年,這些經過協調及有系統性的調查方法為我們提供定期及可比較的數據,是確認這地區具重要生態價值的關鍵數據。過去三十年,后海灣水鳥數字雖稍有波動,但整體仍算持續增長。越冬水鳥數字由1970至1980年代的2萬隻上升至4萬隻,並上升至1990年代至2000年代後期的超過5萬隻,雖然在2009年開始錄得跌幅,越冬水鳥數目仍維持在5萬隻以上。

因為大部份水鳥均為遷徙鳥,故牠們的情況或會受遷飛區內不同地區的改變影響,所以后海灣整體水鳥的數字改變、某種鳥類的數字改變、個別鳥種的數字改變和分佈的改變,其原因並非經常顯然易見。不過,我們仍然需要進行調查及監察水鳥數字的變化,因為這是內后海灣重要的生態數據。

另一方面,這些數據亦令我們了解更多這地區的水鳥狀況,特別是長時間的水鳥數量變化,覆蓋全年的調查亦提供了每月及季度趨勢的資料。這些重要的鳥類保育資訊,是制定保護區範圍內各項針對鳥類棲息地的各種管理措施的重要根據,著明例子如保育黑臉琵鷺的棲息地管理、宣傳及教育工作。

米埔內后海灣於1995年宣佈成為國際重要濕地後,水鳥普查亦得以擴展和更有系統地推行。為了統一水鳥普查採用的技術,以確保普查數據的可靠性,及確實反映水鳥於后海灣濕地棲息及覓食的狀況,我們需要持續進行水鳥普查工作。

waterbirdcount003

waterbirdcount006

hkbws logo 2019 80
香港註冊成立的法定慈善機構

及無股本擔保有限公司

 

慈善機構註冊編號:91/06472

 birdlife green transparent BirdLife Partners

社群媒體

Copyright © 2024 HKBWS.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 Development By 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