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頁

塱原與鄰近鄉村

塱原的生境和價值

塱原的保育
— 塱原面對的危機
— 自然保育管理協議
  試驗計劃

— 計劃進展

圖片庫

附錄

相關連結

聯絡我們

鳴謝

人鳥和諧 自然共存
— 塱原可持續生態管理計劃

新自然保育政策

政府於2004年11月公佈一項新的自然保育政策,列出12個須優先加強保育的地點,並提出自然保育管理協議試驗計劃及公私營界別合作自然保育試驗計劃,與非政府組織及私營機構協力推動自然保育工作。

目的

本會得到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的資助,自2005年開始在塱原實施「人鳥和諧 自然共存 — 塱原可持續生態管理計劃」,計劃的目的是透過與當地農友合作,於農地施行特定的生態管理措施,以改善及建造不同的生境來吸引目標物種,從而提升塱原的保育價值,特別是雀鳥。

計劃內容

計劃將維持或建造淺水環境、濕耕農地以及於農田邊緣位置種植。藉以希望能協調耕種及保育活動,以維持及改善生境的生物多樣性,和改善耕種活動的可持續性。計劃亦包括雀鳥監察計劃,以研究管理措施對雀鳥的影響。另一方面,為提高普羅大眾對塱原的認識,計劃還包括公眾生態導賞團,讓市民親身接觸這個生態寶庫。香港觀鳥會更成立了『塱原之友』義工小組,定期舉辦活動到塱原清除雜草和種植植物,讓會員、學生和其他市民為塱原的保育出一分力。

管理措施及保育鳥種

1-3類農地是將塱原的農田或已荒廢的農田改變成不同的濕耕農地。

  1. 淡水作物農地
    種植一些水生農作物如馬蹄、慈菇、稻米等,並控制水位,使農地成為適合水鳥棲息、藏身和覓食的地方。
    目標保育鳥種:彩鷸、沙錐、林鷸、白腰草鷸、金眶?、黃鶺鴒。
  2. 淺水農地
    將休耕的濕農地管理成淺水生境,定期清理雜草,並將水位維持在適當的深度,為雀鳥提供棲息、藏身和覓食的地方。
    目標保育鳥種:彩鷸、沙錐、黑翅長腳鷸、藍點頦、多種翠鳥、棕扇尾鶯、秧雞 、田雞、鳽和白鷺。
  3. 淡水作物農地(於雀鳥遷徙季節進行)
    於雀鳥遷徙季節期間,在耕作中的濕耕農地實施一些特定的生態管理措施,如控制農作物的收割,以提供適合的生境給過境遷徙雀鳥。
    目標保育鳥種:彩鷸、沙錐、林鷸、白腰草鷸、金眶[行鳥]、黃鶺鴒。
  4. 乾農地
    種植一些農作物如菜心、芥蘭等,但不會收割,讓它們在農地生長、開花、結籽,以提供食物給雀鳥。
    目標保育鳥種:鷚、[巫鳥]、鵪鶉、牛背鷺、椋鳥、伯勞、文鳥、黑喉石[即鳥]。
  5. 農地邊緣
    在農地邊緣種植一些農作物和草本植物,如番茄、龍葵、蓼等,為雀鳥提供食物和棲息的地方。
    目標保育鳥種:鷚、[巫鳥]、黑喉石[即鳥]、椋鳥、伯勞、文鳥。

雀鳥調查

由資深雀鳥專家定期到塱原進行雀鳥調查,調查範圍覆蓋整個塱原,並記錄雀鳥品種、數量及植被狀況,以便對塱原的雀鳥、植被及管理運作模式三者的關係作系統的分析。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