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鳥是大型和容易察看的水鳥,喜愛在濕地環境棲息。牠們有長長的嘴、頸和腳,飛行時頸部會縮起。
鷺鳥廣泛分佈於全球各地,現時已知的共有65個鳥種。香港共錄得18種,其中13種有繁殖紀錄。當中5種數量最多,分別為:小白鷺、大白鷺、夜鷺、池鷺及牛背鷺。
市民常稱呼鷺鳥為「白鶴」,其實「鷺」與「鶴」從分類學、體型和行為各方面都有顯著不同。
鷺鳥對環境的重要性
在濕地生態系統中,鷺鳥是食物鏈內較高層的捕獵者,大都依賴濕地維生。另外,鷺鳥種群的數量可以反映環境的變化及生境的健康狀況,例如污染。因此,鷺鳥普遍被認為是環境健康的指標,同時亦反映濕地生境的食物生產量。
種群及分佈
鷺鳥在香港廣泛分佈,其中最大的棲息地,位於后海灣和沙頭角海一帶。冬季時,后海灣大約有4,000隻鷺鳥生活、沙頭角海一帶有大約1,000隻;至於吐露港、維多利亞港、大嶼山等地方亦大約有1,000隻鷺鳥。由於部份鷺鳥是冬候鳥,夏天時會離開香港,所以夏天時香港鷺鳥的數量會有所下降。
大部份鷺鳥會聚集在林地築巢,稱為「鷺鳥林」。有科學研究指出,這種聚集繁殖行為可以讓雀鳥得到較佳的保護。同時,牠們亦可透過觀察同伴們的覓食飛行路線,增加尋找食物最豐富地方的機會。
香港觀鳥會於2000年的夏天開始進行繁殖鷺鳥調查,現時全港約有23個鷺鳥林,有超過1,000個鷺鳥巢,當中包括5個繁殖鳥種。這些鷺鳥林很多位於后海灣,其餘廣泛分佈新界各地。
生態環境: 鷺鳥善於利用不同生境,例如夜鷺喜愛在近水面的紅樹植物上捕捉獵物,大、小白鷺喜愛在開闊水道、泥灘和魚塘的淺水區覓食,池鷺經常在紅樹林及魚塘出沒;牛背鷺則在淡水沼澤、魚塘邊或荒棄的耕地活動。
飛 行: 在繁殖季節(3月至8月),鷺鳥會在繁殖和覓食地之間頻繁來往,紀錄這些飛行路線,有助尋找牠們覓食的位置,以及計算飛行距離。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保護各鷺鳥覓食的地方。
覓 食: 每種鷺鳥的覓食行為和食物種類都不同,例如行動緩慢的大白鷺經常捕食鯔魚(例如烏頭)等體型較大的魚類;行動較敏捷的小白鷺則喜歡較細小的食物,例如蝦虎魚或蠕蟲。
食物種類: 當受驚嚇時,鷺鳥幼鳥會將未能消化的食物吐出。透過分析這些食物,不單止有助調查鷺鳥的食物種類,還可以尋找牠們的覓食地。例如,在九龍昂船洲,我們從夜鷺幼鳥吐出的錦鯉,估計夜鷺爸爸媽媽可能在附近公園的觀賞水池捕捉這些美食。
觀察時間: 大部份鷺鳥都是在日間尋找食物,因此最佳的觀察時間是在牠們於清晨覓食的時候。不過,亦有鷺鳥在晚間較活躍,例如蒼鷺便會在晚間覓食。
潮汐高度: 鷺鳥大多在潮退時於潮澗帶的淺水區中活動,潮汐高度有助我們預計鷺鳥的覓食模式。在潮漲時,有些鷺鳥會選擇追著行駛中的船隻,捕捉被引擎驚嚇跳起的魚類。
鷺鳥面臨威脅
- 都市化導致鷺鳥失去覓食生境;
- 遊人的干擾;
- 外來入侵植物(例如薇甘菊)取代或覆蓋樹林,減少適合鷺鳥的繁殖地方。
保育措施
- 現時香港所有野生鳥類包括鷺鳥,均受「野生生物保護條例」第170章保護,該條例禁止捕獵、干擾鳥類及採集鳥蛋;
- 部份繁殖及覓食地已被劃為保護地區,例如,米埔內后海灣已於1995年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沙頭角海的鴉洲及吐露港的丫洲,亦已分別成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及特別地區。這些措施有助加強鷺鳥及其繁殖生境的保育;
- 「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第499章)要求項目倡議者在可行的情況下防止、減低及控制對環境的壞影響,如未能完全避免,倡議者需作出合理的補救措施。